第4封信 丨 为什么你深信的“正确”会导致教育失利?

贾云海

OKAY的家长们:

 

你们好!我是贾云海。

在上一封信中,我们一起讨论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经常会由于不知所措,而盲目跟随模仿其他大多数人的选择。如果你听了上一封信,你就会知道,这其实是家长在无意识中去逃避思考与决策的责任,这种行为,不仅会让你投入巨大的时间、金钱成本,而且可能会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埋下更大的隐患。

而今天我给你写的这封信,是想提你警惕教育选择中的另外一种无意识的决策,那就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顾名思义,是指思维上的一种定向趋势。

在人们认识一个事物之前,心总会存有一个准备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在面临选择时的决定。如果你的孩子即将升入毕业班,你一定也会注意到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每年中高考结束后,总会刮起一阵售卖学霸笔记的风潮,不少商家卖的笔记都打出了状元的名号,但是究竟这样的笔记买回家能够给孩子学习起到多大的帮助呢?

其实,从我教学的十几年的经验来看,学霸笔记对于其他孩子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思路都不同,可以肯定说,这样的“学霸笔记”搬回家,往往很多家长买的都是一个心理安慰。

往往当家长绞尽脑汁让孩子提升成绩的时候,就会无意识地陷到思维定势的困局中来,简单认为学霸笔记中记录的内容一定会对我的孩子学习起到好的作用而这样的思维定势让家长们看似找到了迅速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独门秘籍”,降低了思考问题的成本,但是却忽略了孩子们自身认知层面的巨大差异,这样做的结果也必然会事与愿违。

我来给你举个例子,你也一定有所体会:

前几年,在孩子高考选择专业的时候,很多家长倾向于让孩子报金融专业,因为在父母的人生经历中,金融行业是非常吃香的行业啊家长们目睹了太多人享受到了金融行业带来的红利,所以在报专业时,金融类的专业往往会吸引大多数家长和考生的目光,而毕业后,理所当然,大家挤破了头也想让孩子到金融系统中去工作。

而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当父母们在替孩子选择金融专业时,常常不一定是因为孩子本身喜欢金融,或者是非常擅长和数字打交道,而是因为,在家长的观念里,学金融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成功的大门啊,最起码也是奔着成功的方向在奔跑了。

这就是典型的受到了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家长往往忽略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事实,那就是金融行业高利润的时代早已结束据权威统计,金融行业95%的人都在做着最基础岗位,智能时代来临,全球金融行业细分领域的从业人数已经缩水了将近46%。

你看,当家长们奋力为孩子选择一个有发展、有前途的好专业时,无意识就会陷入了一种认为世界是简单线性因果关系的思维定势中,单纯认为自己人生经验中的好职业,就是好专业、好方向,就一定能够给孩子带来一个更好的未来,可是当你真实掌握了这些客观数据后,你还会觉得金融行业一定是孩子的金饭碗吗?

家长们想要依靠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孩子谋划出一条他们认为最省力、最安稳的发展方向,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家长们陷入到这样的思维定势中后,就会无意识地忽略了不同时代间巨大的差异,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和家长们的初衷相差甚远,甚至让孩子们一踏入社会就注定成为了“被缩水”的这一部分人群。

那么,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维困局呢,为什么我们会无意识地忽略掉重要信息,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呢?

如果你熟悉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你就会知道,人类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有其自然科学的底层逻辑。

在神经生物学中,有一个最基础的单位,叫“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从一个人幼年时期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进入社会后的处事历练,大脑的神经元细胞,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建立链接。

当一种行为被正向激励时,这个链接就会被不断加固,激励的次数越多,这种链接就会逐渐变成人的自然反应。如果你经常按这种思维去思考问题,必然就会逐渐形成牢固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就会深入到潜意识中并反过来支配你的言行。

由此,我们便很容易理解思维定势产生的原因,一旦大脑在认知层面建立某种规则秩序,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得到强化,在下一次的选择中,我们会无意识地优先选择已验证的思维来抵御风险,而忽略新旧问题之间的差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当新问题和旧问题之间,差异性在起主导作用的时候,基于旧问题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则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

在企业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你一定听说过,就是我们都熟悉的柯达公司。

*1928年,柯达创始人与爱迪生展示首款柯达彩色电影胶片

在上个世纪,柯达凭借高品质的彩色胶片,成为胶片市场的翘楚。但是,20世纪60年代,在数码相机技术出现的时候,柯达公司依旧沿用老做法,拒绝承认数码技术将会是未来的趋势。而这种行为导致的结果是,在2012年1月,柯达在万般无奈之下申请了破产。

同样的例子,当年的诺基亚凭借高性价比、高质量成为全球的手机巨头,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抗摔、防水、信号好已经不再是人们对一部手机的刚需,原本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反而成为了企业转型时,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就算之后诺基亚模仿苹果推出了同样的大屏手机,也无法扭转快速衰落的命运。

在时代浪潮发生变的时候,曾经让柯达与诺基亚独占鳌头的胶片技术与高质量硬件生产技术,已经完全不能让他们在未来竞争中保持优势。我们必须意识到,企业甚至个体的发展要想实现新的突破,必须要找到符合这个时代需求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依旧保持原有的思维定势,拒绝跳出舒适区,或者仅仅是作出表面的调整,也很难让企业从原有的定势中跳脱出来,摆脱失败的危机。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难道这样的潜在危机真的就无解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斯坦福大学詹姆斯·马奇教授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经典的模式,那就是“高智学习(high-intellect)”。

这种学习模式,要求一个人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必须要理解某种行为与成功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并且能够总结出思维模型、认知规律,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也就是说,通过高智学习形成的思维模型,并非是针对某一种行为的简单复制,而是可以迁移、应用到多个领域的底层认知。

同样,提到“高智学习”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就是埃隆·马斯克。

从移动支付平台到电动汽车从宇宙飞船到胶囊高铁,埃隆·马斯克的跨界成功在一般人看来完全不可能实现。但是,他曾经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非常有启发,他说,“我习惯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找寻到事物发展的第一因,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也就是说,他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从中挖掘出事物的第一因进行“高智学习”,因此每一段经历虽然看似完全跨界毫无关系,但都能对他产生巨大的价值,并且这些价值是可以完全迁移到其他领域和场景中的。这也是詹姆斯·马奇教授告诉我们摆脱思维定势的核心方法。

理解了“高智学习”模式,我们再回归到教育,来重新审视我们遇到的教育问题。

在复杂的教育过程中,思维定势的困局不仅在选择专业这些大的方面对孩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平时的学习观念中同样无处不在。比如大家推崇的题海战术就是一种典型的思维定势。

从过去几十年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十分推崇“题海战术”,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在这样的思维定势影响下,很多学生、老师和家长们普遍坚持一种观点那就是一定要多做题,反复做题,才能熟能生巧,由“不会”到“会”。而这中思维定势产生的结果就是,大部分学生没日没夜“刷题”,但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

如果你了解了“高智学习”模式,你就会深刻体会到“学会学习再学习”的重要意义。

单纯“刷题”行为,并不能提升学习效果,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将题目中考察的思维模型,内化成为自己的学习方法。由此你会发现,真正的“题海战术”应该是以题型、质量与效率为前提的针对性训练,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多思考、多总结、多反思,这才是比“刷题”重要百倍、千倍的“高智学习”模式。

而这也是我设计OK学习机的初衷。我并不希望OK学习机成为孩子手里的刷题工具,我更希望,在智能时代,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智能化人机交互的方式,更加客观了解自己所处层级,精准定位自身真正的问题所在,找到不会的根源,从第一因着手,“高智学习”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知识穿过身体,留下洞察世界的能力,而我认为这个过程远比做大量的题更加重要。

以上就是我在这封信中,想和你达成的共识。希望OKAY的家长们能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更好地利用OK学习机,帮助孩子建立起“高智学习”方法,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式提升自己。如果在此过程中你有任何疑问,欢迎给我回信,我和我的团队将为你答疑解惑。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技改变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学习主权。

2019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