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购物车是空的,快去添加商品吧
OKAY的家长们:
你们好!我是贾云海。
在上一封信中,我们谈到了,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家长经常会根据自己或者周边人的成功经验为孩子去做选择,而这也会让我们陷入到思维定势的困局当中,无法找到事物之间必然的因果关系,并且可能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错过本该属于他的发展机会。
今天,我想聊一下家长们的“竞争焦虑”。
身处于我们这个时代,家长经常会有这么一种焦虑,那就是,感觉身边以及社会上优秀的孩子太多了。新闻上、媒体上,各种神童、学霸、黑马的案例比比皆是。身边人交谈的时候,也有很多“别人家的孩子”在那儿摆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必然就会担心了:优秀的孩子这么多,如果孩子现在不努力,以后怎么能拼得过别人家的孩子?于是,为了让孩子能在起点上不落后,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让孩子超前、超纲学习,但是往往这样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因为它违背了基本的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
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们陷入了一种叫做易得性偏见的思维困局。
那什么是易得性偏见呢?这是在2002年的时候,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认知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基于易见的、容易记起的信息作出判断,而对大量的其他必须考虑的信息“视而不见”。
我来给你举个例子。
我们一起回想一下,在所有的交通方式中,你认为最容易出事故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肯定有人不假思索地说,飞机啊!因为我们经常会在电视、新闻里看到飞机失事的消息,飞机绝对是一个危险系数比较高的交通工具。
但事实上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经过统计,飞机反而是所有交通方式中最安全的出行方式。那么,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这样的认知偏见呢?其实就是因为易得性偏见造成了我们对于这一结论的认知偏差。
因为飞机失事这样的大新闻,一旦发生,一段时间会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各类媒体中,各种图片以及形象化的描述,会在我们记忆中留存,让我们对这一信息印象深刻,由此产生了坐飞机出行更加危险的错误判断。我们易得到飞机失事的消息,由此我们认为飞机更加危险。
你看,当陷入到易得性偏见的思维困局中后,我们只会根据常看到的,容易记起的信息来做出判断。而这样,会让我们陷入到个体的主观意识当中,在认知与判断时,困于现象,以偏概全,尤其当某一类信息短时间内,频繁出现,就更容易被误导。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父母的竞争焦虑。
你有没有发现,几乎每个月就会有一些教育热点频繁出现,而主题无外乎是围绕天才孩子的成绩,以及家长们为孩子赢在起跑线所耗费的心血,什么《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暑假》等等一些让我们看起来非常焦虑的新闻,常常会吸引我们的目光。
但我们不要忘了,从传播层面来说,争夺受众的注意力是传播学的底层逻辑,父母天性中,都有对于孩子成才的渴望。所以,从内容产出角度看,作为一个传播热点,如果要唤起更多的情感共鸣,吸引更多家长关注,必然会选择受众关注的话题,而家长也会天然被自己关心的话题所吸引,而忽略掉其他信息。并且你要知道,在技术支撑下,今天很多信息是根据用户的兴趣、关注点自动推荐的,这也会导致我们越关注的信息就越容易出现,而对那些陌生的信息与观点却接触不到,困于“信息茧房”当中。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陷入了这种易得性偏见中,那么,在我们判断自己的孩子所处的竞争环境时,就会不由得被这些频频出现的、常见的信息所影响,困于表象,以偏概全,被各种表面现象裹挟,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焦虑也就会越来越深,孩子也会更加辛苦。
看到各种“牛娃简历”,家长们直觉地认为这个时代优秀孩子特别多,我的孩子一定要按照牛娃的标准来培养。但是如果你了解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你就会知道,每个孩子的智能倾向是不一样的,可能你的孩子擅长的领域,和你看到的牛娃并不是同一个方向,即使你要求孩子在这个方向付出比普通孩子更大的努力,他也很难有非常突出的成绩。
同样地,在判断孩子的学习中,如果家长仅仅聚焦于孩子分数上升或是下降、学习时间是不是够长,这些局部的、易于获取的表面信息,就更容易受到易得性偏见的影响,陷入到数学考得差补数学、英语考得差补英语,学习效率不高就增加学习时间的困局中。如果你听过我的第二封信,你就会知道,这种思维方式是把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放在了同一个维度上,你永远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出路。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陷入到易得性偏见的思维困局当中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依靠熟悉的,常见的信息做出判断与决策,这种直觉式的认知模式,是与我们人类大脑存储和运行机理密切相关的,是进化的选择。
在狩猎和采集的时候,人类是劣势物种,当我们的先民在原始森林里听到异响,他的最优决策就是马上逃离,而不是进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发出了声音,如果想要生存,就要快速决策。
但是利弊往往是相伴的,这种强大的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人类伟大的进化成果,可是,这也让我们在面对很多复杂问题的时候,会选择直接调用直觉系统作出判断,基于局部信息思考问题。
在易得性偏见这种思维困局当中,易见的、近来看到的、容易记起的信息就成了我们大脑第一时间调动出来的信息,而复杂问题背后,其他重要的信息成分,不自觉就被忽略掉了。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大脑的天然机制让我们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不自觉地陷入易得性偏见的困局,无法全面衡量所有要素,人类也意识到了这种弊端,于是人类开始构建更加客观的信息系统,把所有信息存储、记录下来,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避免因为局部思考而陷入到易得性偏见这样的思维困局当中来。
最初的“书写文字”就担负着这样的职责。
为什么呢,我一说你就明白了。在原始社会中,数字是一种不太重要的信息,你只需要确认树上有没有果子,根本不需要确认树上有几个果子,因此我们人类的大脑不习惯存储和处理数字,这种信息是我们经常会忽略的。
但是进入了农业社会之后,要管理一个国家,数字就变得极为重要。单单为了税收这一项,国家就必须收集起来关于国民收入以及财产的数据,还有付款、欠款、债务等等,而这些数字远远超出了大脑可以存储的上限。
于是,在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这里的苏美尔人,第一次开始突破人脑处理能力的限制,发明了一套处理大量数字信息的系统,最早的“书写文字”由此诞生了。于是苏美尔人在面对复杂的税收问题时,不再依靠大脑的信息存储,而是靠这套客观的数据系统,来全方位地看待复杂的农业生产问题。
你看,在文字产生的时候,他既不是用来填写诗词歌赋也不是为了记录一个故事,而是为了记录各种税收、债务、财产这样的事实,可以让人类依赖本身的大脑之外,存储和处理更多的信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看到更深层次的本质,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我们已经逐渐从一个信息匮乏的时代,走到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强大的信息存储、分析系统来优化认知,计算机也就此产生。
如果说最初我们建立起来的“书写文字”系统,是对于我们大脑的一种信息补充,那么计算机由于庞大的数据储存、逻辑分析、信息互联,形成了根本区别于人类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全面记录、全局思考。
同理,当我们用这样的思维重新审视我们遇到的教育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能够全面了解到我周围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水平,我的孩子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中,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如果家长仅仅依靠几次考试成绩的排名,以及自己近来看到的孩子的学习状况,去做局部思考以及判断、决策,无疑会陷入到以偏概全的易得性偏见当中,而无法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精准、全面的认识。
可是想要全局思考的话,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家长或者是孩子自己事无巨细地记录,今天英语错了几个,什么类型的错误,明天数学哪里出了问题,需要弥补什么样的问题,后天英语是不是应该多做几道题来巩固一下,这种情况无疑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OK学习机的发明,就是要基于计算机思维,建立一个客观的信息系统。
OK观象台的目的,是想通过大数据来反应整体学情。我们聚集了几十万学生的日常学习数据,然后通过分析,告诉家长大多数孩子都不会的知识点。同样的,OK魔镜就是一个孩子的个人客观信息系统,是根据孩子日常点点滴滴的学习数据,用一种全局思考的方式,来分析孩子没有学会的知识点。不同于我们依据成绩、近来学习表现等这些片段式的局部易得信息,来预测孩子可能哪里没有学好,哪里学得好。
以上是我在这封信中想和你达成的共识,希望家长们在解决孩子学习问题时,警惕由易得性偏见造成的思维困局,更好地利用OK学习机,建立起全局思考模式,更好地制定学习目标。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欢迎给我回信,我和我的团队将为你答疑解惑。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技改变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学习主权。
2019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