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购物车是空的,快去添加商品吧
OKAY的家长们:
你们好,我是贾云海。
最近,中考结束了,我接到了很多家长打来的电话,其中有两位,让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第一位家长,在电话里欢天喜地的说,他们家孩子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了。
因为关系比较好,我就调侃他:“看你高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考上北大了呢。”
没想到,他竟然认真的告诉我一句口号,
叫:走进附中,走近北大。
第一个“进”是“进入”的进,第二个“近”是“靠近”的近,也就是说,孩子只要进了这所最好的高中,也就相当于一只脚迈进北大的大门了。
而第二位家长,就表现得愁云惨淡了。因为他们家的孩子,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本来孩子的目标是北大,现在,孩子觉得自己跟北大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所以最近的情绪非常差。
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打电话给我,也是想约我一个时间,见个面,让我帮着劝劝孩子。
“好高中等于好大学?”
你看,这两个家庭虽然有喜有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觉得只有考上好的高中,才可能考进好大学。
由于这是涉及到孩子未来前途的大事,于是,我就应邀,见了第二位家长和他的孩子。
见了面之后,我发现不仅孩子的情绪很低落,家长的状态也很差。
原来孩子从小就立志要考上北大,那家长当然就非常支持。
所以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就举三个家庭之力,下了血本买了一套学区房,让孩子上了本地最好的初中,因为他们觉得,只有上了最好的初中,才有可能考上重点高中。
现在,孩子落了榜,之前的所有付出,似乎都白费了。而且为了还房贷,除了孩子学习相关的投入,其他方面只能省吃俭用,生活很拮据。
之后,我又详细和孩子聊了聊,问了问他没有考好的原因。
聊下来之后,我发现孩子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极其努力,经常是5+2,白加黑的学习,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在家做大量练习题,周六周日也不闲着,一直在补习班补习。
所以孩子的成绩本来还挺好的,也有能力考上重点中学。
那么,孩子为什么发挥失常了呢?
因为,背负着学区房的压力和全家人的期待,孩子的心理压力太大了,所以才发挥失常,以一分之差,和理想的高中失之交臂,只进了一所普通的高中。
得知自己没有进入重点高中,孩子整个人都崩溃了,他觉得,连重点高中都没有考上,那考上北大的希望就更渺茫了。支撑未来人生梦想的支柱,也坍塌了。
是名校培养了孩子?
听到这里,我就想起了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叫《成功公式》。
这是美国东北大学教授巴拉巴西的新书,他研究了大量的客观数据后,在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孩子的成绩,和环境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不是名校培养了优秀的孩子,而是优秀的孩子支撑了名校。
我把这个观点告诉孩子,孩子其实并没有太明白我想告诉她什么。于是我就给她举了一些,我们身边的例子。
北京,有一所特别好的高中,每年,全市大概有500多名学生,能进入这个学校读书。
而这500多名学生,基本上都是全市最优秀的学生,因为他的分数就决定了,进入这所学校,是有很高的门槛的。
那么这所学校每年有多少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呢?
大概是25%。
也就是说,这一所学校,每年都能考上一百多个清华北大的学生。
这个数字是极其惊人的!
它是很多很多学校,即使是优秀学校的总和也达不到。所以我们就会认为,只要进了这所学校,就相当于很大的可能,能够进清华、北大。
但是我们仔细算一下帐。
三年前,全市最优秀的孩子集中在这所学校,现在也只是有25%的孩子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剩下的75%的孩子,并没有被清华、北大所录取。
当然,人和人的志向是不一样的,也有孩子就不想考清华或者北大的,我想要说的是,名校的孩子考上好大学,也是有概率的,并不是说上了名校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而这25%的孩子之所以能考上清华、北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入校前,这些孩子就足够的优秀了。
那么,根据巴拉巴西的观点来看,是优秀的学生成就了优秀的学校,而不是优秀的学校,成就了优秀的学生。
说到这里,我发现孩子明显有了兴趣,眼睛也亮了很多。于是她开始追问我:既然成绩和环境没有太大关系,那和什么有关系呢?如果我还是想上北大,接下来,我该怎么努力呢?
针对孩子的这个问题,其实巴拉巴西在成功公式中也提到过:孩子的成绩,是一项可测量的指标,对于可测量的指标,是和孩子自身的目标,以及自身努力的程度,是强相关的。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只要你目标明确,始终用考北大的目标来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在未来的三年当中,用这样的标准来付诸于行动,那么未来,你考上北大的几率,还是非常高的,并不会比重点高中的几率低。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这个时候,家长的问题又来了。
家长说:孩子已经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了,那我们家长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呢?
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上初中的时候,我还能买个学区房,现在上了高中,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当然了,面对三年后的,能不能考上北大这个严肃的问题,我们跳出教育这个小范围来看,归根到底是孩子走向社会之前的一场竞争。
想要赢得竞争,其实在教育之外,是有明确规律可循的。于是,我给孩子举了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我在之前的来信当中提到过的,麦哲伦和菲律宾土著人的故事。
在十六世纪初,菲律宾岛上的土著人,遇到了由麦哲伦率领的一小队西班牙人,这些西班牙人全副武装,手里都拿着火枪。
当地的土著人呢,极其惊恐地发现,哪怕是部落里最强壮的勇士,手里拿着部落里最尖锐的武器,在小小的火枪面前也会顷刻倒下。
当时的土著人眼里,这种现象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今天,当我们回顾500年前的这场战斗,我们就能发现,麦哲伦与菲律宾土著之间存在的这种巨大的差异,就是工具带来的巨大的认知差异,而未来,必然又是一个“洋枪洋炮”对“大刀长矛”的时代。
不仅仅是战争中,当今中国工业的崛起,也和工具离不开关系。
中国的工业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引进了流水线设备。
40年前,美国的福特公司,每个工人平均年生产50辆车,而中国的工人呢,只能生产1辆车。流水线让美国的生产效率50倍于我们。
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引进了各种工业化的设备,并掌握了各种核心工具,2018年,我们中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达到了两千八百多万辆,连续十年排名全球第一。
所以你看,工具对于社会的进步的促进作用,已经深刻的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
听到这里,孩子的疑惑就更大了。她说:打仗、发展工业,这些事情是用工具可以赢得竞争的,这跟我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呀,我们来仔细回顾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就会很清楚了。
最早的时候呢,教育其实就是跟着人学。比如说在中国,大家都想跟孔子学,在西方,大家都想跟苏格拉底学,他们是两个最为知名的先知者,所有的后知者都想跟他们学。
但是,孔子和苏格拉底的脑容量毕竟有限,他们的精力和生命也有限,所以跟着他们学习的效率,其实是非常低的。
后来呢,时代发展了,书籍、网络还有大家熟悉的班级授课制,就成了一种非常高效的工具,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
老师就对着书讲,学生对着书学。孩子们想要学更多知识,也有更多的渠道和方法来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比古人就高了很多了。
但是现如今,书承载的知识量越来越大,“书”变成了“书山题海”。
现在的孩子们呢,也需要读大量的书,做大量的题,甚至还要学大量互联网上的视频资料。
这些内容对孩子来讲,已经不堪重负了。优秀的孩子之所以优秀,只靠勤学苦练是不行的,而是要学会如总结规律。
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全新的工具,来帮助孩子总结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孩子赢得竞争的几率,就会大很多。就相当于当今这个时代,我们骑自行车的人,永远追不上开汽车的人。
现在,时代变了。已经是5G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了。
5G和人工智能的特点,就是智能和高效,利用这些技术创造出来的学习工具,也必然是最懂孩子,也是最为高效的。
如果孩子找不到学习的方向,人工智能的工具就能够帮孩子找到方向,帮助孩子去取舍。
让孩子只学自己不会的,而不是钻“书山”里苦读;让孩子只做自己不会的题,而不是跳进“题海”里苦练。所以,让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工具来帮助孩子,是不是要比我们钻进书山、掉进题海,效率要更高呢?
所以,我就告诉家长,如果你想在孩子学习的道路上出把力,与其花大价钱让孩子进更好的学校,其实不如给孩子一个符合时代特点的学习工具,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赢得竞争。
我相信,当孩子掌握了全新的工具,能够高效的去学习,她在未来的竞争中,一定能够脱颖而出。
以上,就是我在这封信当中要和你探讨的,关于“如何让孩子赢得竞争”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你有任何疑问,欢迎给我回信,我和我的团队将为你答疑解惑。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技改变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学习主权。
2019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