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购物车是空的,快去添加商品吧
OKAY的家长们:
你们好!我是贾云海。
中高考之后,
很多校长都会和我聊一下他们学校今年的考试情况。
山东临沂高新区高级中学的邵泽山校长,在和我谈到他们学校的时候,非常非常的自豪,因为他们今年取得了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堪称跨越式的进步。
这所学校在当地,生源其实不太好,过往的几年,每年只有零星几个孩子能上本科,但是今年他们本科上线率竟然超过了40%。
我们都知道山东可是高考大省,竞争非常激烈,可以取得这么大的进步,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我们的“智慧课堂名校行”活动就专门去了这个学校,我也非常想了解一下,这种变化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01
在这期间,我和邵校长进行了深度的沟通,
我发现邵校长是一个对于教学有着自己独到想法的人。
学校之所以能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是因为在学校里,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邵校长看来,老师一定要了解孩子,之后再针对性地教,他们学校生源弱,学生的基础本来就不好,如果还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填鸭式地满堂灌,很难改变学校的现状。
这次,参观了他们的课堂后,我发现学校最大的变化在于,老师讲的很少,课堂中有一大部分时间完全交给了孩子自己。
在他们的课堂上,整个班级的孩子,依据孩子学习数据,被分成了各个学习小组。
每一个小组的孩子互相补充、各有分工。
学生预习后,会带着各自的疑问来到课堂,上课时,老师先不讲课,每个孩子的问题,先小组内部解决,之后,小组学习数据实时同步给老师,针对小组内部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才有针对性地讲解。
02
邵校长特别提到一点,他说传统课堂中,老师只有通过批改作业才能了解到孩子们的学习状态。
但是现在的课堂中,各个环节的学习状态都可以被及时获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是对于学校的孩子来说,课堂不再是一个承载标准化知识的地方,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阵地。
经过预习、小组学、以及各个环节的测试,老师通过学习数据,能够清楚了解到每一个孩子当前所处的层次。
那么在这个时候,在布置作业时,也不再是我们常见的、统一的家庭作业。
老师会把作业分层,一些孩子布置拓展作业,而没有学好的孩子,根据学习程度,布置提高作业。
学习非常好的孩子,还会奖励他们“不布置作业”。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的作业都一样,但是每一个孩子都做了当前阶段对他的学习最有帮助的作业。
03
在我看来,邵校长他们学校的改变能够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很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改变很好地结合了孩子们的学习心理。
用当下流行的话说,
这种学习模式就是典型的刻意练习。
心理学家把学习的心理状态分为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想要学习有效果,就必须在学习区刻意练习。
那么,现在这所学校在课堂中最大的改变就是,他们的课堂策略让老师真正了解孩子,找到孩子们的学习区,从而引导孩子们在各自的学习区刻意练习。
平时,我看到好多孩子经常没事儿在那儿大量刷题。
其实这等于把学习内容放在了首位,很多内容不在孩子的学习区;我们也经常听到一句话叫“1万小时定律”,说的是练习一万个小时就会有成果,但实际上,1万个小时必须在学习区才能有成果,不然就纯粹是浪费时间了,这明显是走到了误区。
所以,在听了这个学校的故事后,我希望家长们要认识到,在学习区学习的必要性,也希望家长们能够注意到以下两点:
第一,不要盲目把孩子推到题海里,多学多练。否则如果在舒适区反复练习,不仅没效果,还会形成惯性思维,遇到不一样的问题、难一点的问题,孩子就不会了。
第二,不要盲目超前学、超难学。这样会让孩子进入恐慌区,看似学习了但是没效果。要有邵校长那样的指导思想,采用各种措施,让您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学习区,在学习区进行针对性地学习,进行刻意练习。
好,今天的话题就到这。在此过程当中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继续给我回信,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为你答疑解惑。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技改变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学习主权。
2019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