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家长问 |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学得那么轻松?

贾云海

OKAY的家长们:

你们好!我是贾云海。

在之前的来信中,我分享了许多关于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得到了许多家长热情回复。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各位家长的反馈,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发现更多可以继续研究,并且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所以这次,我想从一个很多家长关心的角度切入,来和各位家长继续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位来自青海玉树的学生家长,他说:

贾老师你好,我的孩子很聪明,学习情况及表现也很突出,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按时完成了,但他每次考的成绩,都是班里的倒数第五名左右。孩子现在是初二,马上就会考了,我也很担心,但是不知道该怎么样帮孩子,让孩子考个好成绩。

另外一位,是来自江西南昌的学生家长,他说:

贾老师,我觉得我家孩子的学习真的挺努力了,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就开始读英语单词,一直学到晚上十点多才睡觉。有时候我真的挺心疼的。但即便孩子这么努力了,成绩就是上不去,你说,孩子这情况,是不是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

从家长的来信中,我能感受到,在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家长们已经是非常焦虑了。总结这两个问题,就会发现,其实,家长焦虑的症结就在于——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孩子明明已经非常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学不好?

这个现象可能是有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今天我再从多元智能这个角度,和大家分析这个问题。

关注OKAY来信的家长们,应该记得,我之前曾经提到过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提出了八种智能倾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和不擅长的一面,有其不同的、各自独立的认知方式,也有其不同的认知强项和对应的认知风格。

语言智能强的孩子,他的表述能力极强,他能很容易把一件事情,简明扼要地表达清楚。那么空间智能强的孩子呢?当他看到图像、看到线条、看到表格、看到实物的时候,他的大脑立刻就会兴奋起来。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人智能倾向不同,他擅长的学习方式方法也不一样。

同样,不同智能倾向的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一样

比如:语言智能强的孩子,他未来可以当老师、当记者;内省智能强的孩子,他更多情况下可在公司里充当一个智者,他会有很多的创意,可能看上去不擅言辞,但到了关键时刻,他就能提供一个好的idea;而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孩子,他就可以有条有序、有节奏地去推进工作,把事情梳理得非常清晰。所以你看,不同的智能倾向,体现在孩子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都会产生非常大的不同。

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再来看前面家长提出的问题,就会发现,家长之所以焦虑地认为“孩子可能不是学习的料”,很多时候是陷入了一维的思维困局中,没有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用更高维度的认知来思考问题。

如果孩子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用不擅长的方式、方法来学习,是没办法调动他内源性注意力的。就像孩子的语言能力明明就不强,还要让他翻来覆去的读英语单词,其实孩子根本就无法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英语单词自然就记不住。而且,我们从早上6点,一直重复,到了晚上还在重复,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内源性注意力没有得到任何激发,我们认为,这些学习,基本上都是无效的,学习效果不好,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利用孩子的智能倾向来帮助孩子学习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还是建议所有的孩子,回归到自己的智能倾向上,想清楚自己擅长什么,未来能做什么。一旦确定了这些,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孩子擅长的是音乐,未来想做音乐家,那他做不出来数学题,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孩子擅长的是逻辑推理,未来想做程序员,他背不出来繁冗的政治、历史知识点,也是有原因的。

一个孩子,如果他的空间智能比较强,对图形、图画比较敏感,那么,让孩子把英文单词转换成图形图像来记忆,是不是更有效率呢?如果孩子的音乐智能比较强,让孩子把英语单词用音乐的形式唱出来,是不是更能帮助他记忆呢?所以啊,当孩子怎么努力,都没办法获得理想效果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思考,看看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孩子的智能倾向,没有让孩子从他擅长的领域来切入学习当中来

我相信,当孩子确立了未来的目标后,他到底该怎么学习,应该会豁然开朗。对于孩子来说,先认识自己,再选择学习方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当孩子了解了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后,其实就会消除他之前的不自信,并且在他擅长的领域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能够让孩子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有创新性孩子的学习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当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的时候,自然不会再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而家长们的焦虑,也就会迎刃而解。

以上就是我在这封来信中,想和你探讨的关于多元智能”的问题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希望OKAY的家长们都能够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光发亮。如果你还有任何疑问,欢迎给我回信,我和我的团队将为你答疑解惑。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技改变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学习主权。

 

2019年5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