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购物车是空的,快去添加商品吧
OKAY的家长们:
你们好!我是贾云海。
这周,是开学的第一周,很多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虽然上了一周的课,但是好像并没有从假期的状态切换到学习的状态。
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几天我也收到了一封家长的回信,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
“贾老师,我家孩子小学刚毕业,因为也辛苦了很久了,所以暑假的时候,我就想让孩子好好玩一玩,放松放松。但是现在开学了,他却一直进入不了学习状态。按理说,他也玩够了,开学后自然而然就该好好学习了吧?但是现在看来,我是不是让他放松过了头啊?现在要怎么才能让他收收心,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呢?”
其实,这位家长的心态,我也能理解。毕竟暑假那么长,孩子肯定也休息够了。那休息够了,开学就应该进入学习状态了,这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吗?
但其实,想要让孩子从一种自然、放松、随意的假期状态,切换到紧张、有序、高效的学习状态,还真的没那么容易。
01
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打了14年,波及了16个省。当时的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占领了大清朝的半壁江山。
而太平军虽然是由农民组成的一支部队,但是他们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曾经,在太平军和绿营军对战的过程中,就发生过7个太平军打败1000多个绿营军的事情,这在整个战争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那么为什么一支小小的农民起义部队,就能够对绿营军产生如此巨大的震慑力?
因为,虽然太平军大多数是农民,但他们都是两广的客家人,常年参与械斗,除了练就一身打仗的功夫,更不怕死——特别是信了拜上帝教之后,就更不怕了。
而且早期的太平军纪律严明,对士兵的军事体育训练也是非常重视、极其严格的。所以他们的战斗力都非常强悍。
相对比当时的鸦片战争后破罐破摔、心灰意冷的绿营军,太平军的战斗力简直是爆了表。
但是到了后期,这样一支战斗力爆表,拥有二十万精兵,看似所向披靡的部队,却在后来和湘军的对战中,被3万湘军打得节节败退。
02
按照常理来看,能打败他们的,想必一定得是更为强悍、更为精良,经过长期训练,也非常有作战经验的军队,对吧?
但其实,湘军是在战争的紧要关头,由秀才和农民临时组建起来的一支新军。
你看,正规军打不赢,让秀才和农民临时顶上,这事听起来,简直是个笑话。
毕竟我们都知道,秀才和农民平时的状态,和战争的状态相差太远了。
秀才,手无缚鸡之力,每天都在之乎者也,做梦都想考取功名;而农民呢?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实憨厚,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吃饱肚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他们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非常安稳,所以往往是非常惧怕战争的。
那战场上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刀剑无眼、枪炮无情,人命如草芥,随时随地都可能会流血,一不留神就可能回不来了。
所以,如果让农民和秀才直接上战场,其实就相当于让他们去送死。
那曾国藩到底做了什么,才让农民和秀才打赢了太平军呢?
其实,曾国藩也意识到状态切换的重要性,并且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说,在征兵的时候,会涉及到抚恤金发放之类的问题,所以就会给士兵做登记。但是曾国藩在登记的时候,会给每个士兵登记的特别详细,甚至能详细到个人特征和家庭农具的数量。这在以前是完全没有的。
紧接着,进入军营以后,就开始给新兵训练了。
传统的新兵怎么训练呢?拉到操场上,开始训练格斗技能。但是曾国藩不一样,他会搞很多和格斗训练完全没有关系的仪式。
比如说,他经常会把军队拉到操场上,给士兵们传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孔孟之道,和“不要钱,不怕死”的岳飞精神。他甚至还写了一首《爱民歌》,用歌谣的方式对士兵进行爱民教育。
你别看这些小动作跟格斗训练完全没有关系,但就是通过这些方式,士兵们的状态就扭转过来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些转换状态的方式太复杂了。但其实,总结下来就三个字——仪式感。
新兵登记复杂化之后,就增强了这种入伍的仪式感,而且这是和抚恤金相关的,他就是要告诉你,战争非常残酷,随时有可能死亡。
所以,如果你不想死,你就得打起精神来,赶快适应战争的状态。
在操场上集体思想政治教育和唱《爱民歌》也是一种仪式,因为只有通过这种仪式感的活动,才能够把舍生取义、忠君爱民的思想,很好地植入到士兵脑子里,他们才能明白自己新的责任。而只有意志坚定,才有可能打胜仗。
所以,对于新兵来说,仪式感就是帮助他们快速切换状态的一个手段,通过仪式感,新兵就能明白,自己已经不是从前的农民或者秀才了,已经是一个士兵了。
而士兵,就要做士兵该做的事。
03
仪式感这件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非常常见,也非常有效。
比如说孩子十八岁的成人礼,就是为了让孩子明显感知到,自己要从未成年过渡到成年人的状态,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再比如说婚礼,也是为了让夫妻双方明确感知到,两个人要结束单身状态,组成一个家庭,双方都要为整个家庭负责任。
当人明确感知到自己的身份必须要发生转变的时候,那状态当然就更容易切换了。
所以,针对学习也是一样的。
如果开学了,您的孩子还是很难进入学习状态,那么,作为家长,你不妨给孩子营造一些小小的仪式感,让孩子意识到切换状态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比如说,趁着周末,给孩子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告诉孩子,晚餐是为了告别暑假生活,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必须要展开了;
再比如带孩子去心仪的大学逛一逛,告诉孩子,既然有了目标,那么开学后必须要为之努力了;
或者开一个简单的家庭会议,总结一下暑假生活,让孩子说一下新学期的目标等等。
而这种种仪式感的行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来告诉孩子,是时候要结束假期,要回归到学习状态中了。
当然,仅仅让孩子意识到状态切换的重要性还不够,如果只有状态,没有切实可行的学习方向,那么状态可能就会消失。
这个时候,我建议你可以跟我们的规划师聊一聊,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数据和接下来的学习重点,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由于规划师长期观测和分析孩子的学习数据,所以他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比任何人都详细。
那么,规划师给出的重点和建议,一般都是更适合孩子现阶段学习状态的。
那思想状态转变过来之后,再加上目标明确的学习规划,孩子当然就能够快速的,有针对性的,用行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当孩子通过努力,完成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的时候,就能够很大程度的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这也能够很好地延续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状态。
以上,就是我今天针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切换问题做出的回答。如果您的孩子没有办法从假期状态切换成学习状态,那么,给孩子一个小小的仪式感,也许就是你能够参考的一个好的方法。如果你还有疑问,欢迎继续给我回信,我和我的团队,继续为你答疑解惑。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技改变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学习主权。
2019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