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购物车是空的,快去添加商品吧
OK的家长们:
你们好!我是贾云海!
讨论起孩子的学习,大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不管如何强调,同样的错误,总是会一犯再犯。
拿最近来说,一位正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的父亲刷爆了家长们的朋友圈,他辅导作业时,把自己的双手反绑在了身后。就是因为反复讲过的题,孩子一遍遍地错,火上来后忍不住会打儿子。
不少家长也纷纷留言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同一个类型的题,课后练习会做了,考试的时候又不会了;明明考察的一个知识点,选择题会做,换成填空题就不行了。自己可能需要把脚也给绑起来了!
那么,孩子到底哪儿出错了?
01
我们先来看一个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会遇到的一个拐点:分数的学习。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刚开始学习分数,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很多孩子在做分数的加法时,总是习惯让各部分的自然数直接相加,就像1/3加上1/3,会直接得出一个错误的2/6。
这时候,如果你直接告诉他,分数的求和,只需要让分子相加就行了。
那么,孩子虽然学会了1/3+1/3=2/3,但是,到了用分数比较大小时,看到1和3/3时,很可能就又懵了,甚至又会像原来一样进行自然数的比较,认为1小于3/3。
为什么同样的错误类型,孩子总会犯呢?
这其实,就是因为,孩子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学习方法。
你想,在学习分数之前,他们对数的认识就是1,2,3这种整数。在他看到1/2时,根本无法想到1/2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代表多少。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分数的学习,是对数的又一次拓展。接受分数的意义,掌握具体的方法,对他们而言,也是一次理解上的飞跃。
而在孩子的学习过程当中,有些知识是必须在他人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的,尤其是需要跨越知识阶点的时候。
那么这时,相对于具体的知识传授而言,其实孩子更加需要的是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他需要老师和家长对他进行学法点拨。
比如,分数的学习,我们通常会让孩子分蛋糕,分披萨,让孩子认识几分之几,这样一个整体的数字概念。但很可能有的孩子认识了这个数字,却对于分子和分母各部分的意义和联系是没有深入理解的,那么,就会导致他们在分数的计算和比较大小时,就又不会了。
这时候,如果我们利用小孩子形象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把分数用具象化的过程表现出来,就会显得简单很多。
拿1/2来说,就可以拿分蛋糕融入到它的书写顺序,让下面的2表示把东西分给多少人,把中间的这条线当作一把划分的小刀,上面的这个1,来表示每个人分到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让孩子先分1份,按照顺序写出来就会得出了一个1/2,那么再分给孩子1份,按顺序写出来就又是一个1/2,这样一来,孩子就分到了两份,按顺序写出来就是2/2。
由此一来,孩子就明白了,在分数的加法当中,1/2+1/2就等于2/2,也就是,只需要让分子相加。
显然,这一个方法通了,后面比较分数大小,也就会相应简单起来。
继续分析,孩子就不难得出,如果自己得到了分给两个人的两小份,其实也就得到了一整份,在这个时候,比较大小时,就很容易明白,2/2就等于1。
02
通常,孩子通过解决一个知识点所掌握的方法,能帮助孩子解决这样的一类问题。
以前,我教物理的时候,学到电阻这一块儿时,孩子们总是一听就懂,一做题就懵。
受数学中乘除法的影响,遇到欧姆定律中电阻等于电压比电流(R=U/I)时,他们总是认为电阻会随着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与电流成反比,电流越大(小),电阻就越小(大)。
但事实上,在同一个电路中,电阻的大小早就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不会变化的。
然而,公式在这儿摆着,很多同学很难转过这种思维。
这个时候,通过数学当中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其实可以很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横坐标表示电压,纵坐标表示电流的坐标轴中,作图就会发现,由电压和电流确定的这条直线,走向是一定的,也就是说,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个点对应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都是一定的,电阻并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自然也就不存在正比或反比关系了。
所以你看,借助函数的思维方法,就能有效帮助孩子清晰地理解电阻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并且,在物理中,物质的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这个道理。那么,之后,在学这个知识时,同样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也就是说,有时候当孩子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通常能够用到其他知识的学习当中,让孩子会学习。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之所以会出现开头提到的问题,就是因为,孩子没有真正掌握关键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反复出错。
03
其实,在学习中,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往往也是那些擅长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比如,我以前带过的学生当中,那些被喊做学神的孩子,往往不是物理公式背得最多的人,而是公式推导得最快最熟的人。
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相对于记住那些含有各种限制条件的推导公式,通常会选择掌握基础公式和推导方法。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够完全理解公式,而且在做题的过程中,也不会因为遗漏公式的限制条件而出错。
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知识的传递往往占据了老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老师也无法了解到孩子的具体问题,也就无法给孩子有针对性地学法点拨。
不过,在今天,互联网技术已经能够让学生和老师有着同样的知识获取渠道;AI+大数据,又能让知识内容实现了有方向的流转,也就是说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已经不再是个问题。
那么,智能时代,孩子如何理解和应用知识,老师如何进行学法点拨,让孩子真正学会学习,也就必须摆在教育中的突出的位置了。
04
所以,家长们要知道的是,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智能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孩子思维方法的培养,在必要的时候,帮孩子找到匹配的老师,给予孩子适当的学法点拨,让孩子不仅学会、更要会学。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技改变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智慧学习的方法,成为智能时代的高效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