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封信:世上真有聪明药,家长你可知道?

贾云海

OK的家长们:
你们好!我是贾云海!

 

上周,我们换了一个方式来和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

也产生了非常不一样的效果。

针对陪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遇到的各种困惑、无奈甚至是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过激的言行,编前会上,我们的董博士、李博士通过一直播,和直播前的家长们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也得到了许多反馈。

在经过了大量的讨论和分析后,我们定位了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话题中的这一类家长,其实是在误区当中挣扎。 

家长们总认为:“教了这么多遍了,孩子本该会了吧?”但其实,这是家长们在以己认知,去度孩子的认知,也就是说,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一个认知差异,或者说存在一个代沟,那么,解决这个误区的关键原理是什么呢?

我们的董博士给出了“阶点”这样一个的原理。

使用“阶点”这样一个原理,可以有效的来打破这个代沟。 

那么,代沟被打破,家长心中的焦虑,

自然也就消除了。 

通过后面的直播,许多的家长对此也表示赞同,

他们也真的就不再焦虑了。 

但是,令我想不到的是,家长新的焦虑又来了。

我们发现,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是永无止境的。

只要能够为孩子的学习增加一点助力,

家长们会不惜成本地去努力。

 

01

当我们给家长们说,孩子们的认知,跟成人是有差异的,家长们明白这个道理后,按理说就不应该焦虑了,可以安安心心地去做一个佛系的家长。没有各种各样的冲突,而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律,自由的去成长。 

但是事实上,我们在微博上看到的留言,

还真的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有一部分家长,并不满足于单纯的理解孩子,而是在期待孩子最好不要遇见这种迈不过去的“阶点”。所以有的家长就会说,这世界上有没有一种“聪明药”,能够让我的孩子成功地迈过这个“阶点”? 

其实,大家上网搜一搜,还真的有“聪明药”这回事儿。比如说BBC的一个纪录片里,就提到英国剑桥大学,有学生在使用这种药品。 

“聪明药”能够让人集中注意力,降低疲劳,能够在短时间里影响到中枢神经。

但这种药本质上是一种类似兴奋剂的药物,一旦依赖上瘾,断药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严重的副作用。

所以在编前会当中,我们的专家们就明确表示完全不赞成,更不建议家长和孩子去尝试。 

但是,既然家长有这样一个想法,那么在学习方法上,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让孩子真的就聪明起来?

 

02

编前会中,我们的专家提出,

“心流”就是家长可以重点关注的。

心理学上,“心流”是指,一个人全神贯注地把注意力投入到一个事情上,甚至能够忘记时间的存在,并且体验到一种幸福的感觉。如果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那么孩子的学习兴趣必然提升。

比如,我们的同事就提到了,当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就很容易就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面,根本听不到家长叫他吃饭,这就是进入了一种心流状态;再比如说,居里夫人在发现新元素前,都要做几十万次实验,但是,她不会感觉到这有多枯燥,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心流体验。

那么对孩子来讲,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孩子在学习中进入这样的心流状态呢?

其实,不管是打游戏,或者说科学家们去攻克一些难题,都需要一点一点地进入这种状态。

比如说打游戏,他不可能刚开始玩,一下子就能进入忘我状态,而是打着打着就忘我了;科学家们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这些枯燥的数字、枯燥的实验就产生兴趣的,而是在对未知的探索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去努力,慢慢地去接近成功的。 

那么,在实际的学习当中,比较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往往是这么给孩子布置作业的:他给孩子的任务中,85%的是孩子极其熟悉的内容,把孩子陌生的、未知的大概15%的内容,跟这85%的熟悉内容非常巧妙地放在一块,这在教学上叫教学设计。 

比如我在上一封来信当中提到的,孩子在个位数加法到十位数加法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阶”需要跨过。

在这个时候,聪明的家长和有经验的老师,不会一下子告诉孩子,1+9等于几,也不会让孩子接下来去做1+9。 

那么,接下来干嘛呢?

他会让孩子做2+1=3,2+2=4,一直到2+7=9。这时候,他再停住,不会让孩子做2+8。 

接下来,3+1,3+2到3+6,类似的个位数加法题目,他会一直给到8+1。

当孩子明白1+8和8+1都等于9的时候,就到了跨过阶点的最佳时刻了,他会给孩子1+9。 

1+9等于几?

只要孩子明白1+9等于10,那么,经过前面的一系列铺垫,孩子自然就很容易理解2+8=10、3+7=10,9+1也等于10。 

也就是说,经过前面85%的铺垫,孩子很容易就能理解15%的新鲜内容,一下子就从个位数加法的领域,成功跨到十位数加法。 

孩子一旦体验到这种成功,很容易就会进入心流状态,真的就会像吃了“聪明药”一样,沉浸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03 

说到这个地方,正如我们在上一封来信中提到了阶点,今天我想告诉大家“智慧学习”当中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学习区”。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在孩子熟悉、并且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来设置孩子的学习内容,这个范围我们把它叫做“学习区”。 

在学习区学习,就是孩子进入心流状态的一个前提。

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我们把十位数的加法藏在了个位数加法当中。

那么孩子在这个学习区当中,就会像吃了聪明药一样,进入心流状态,然后去体验学习取得的成功而带来的乐趣。

相反,如果我们上来就问孩子,我们上次学习了个位数加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十位数的加法,1+9=10。

你们能记住吗?能记住的。

好了,等他回到家,拿出作业来,家长问,今天学了什么呀?学了十位数的加法。

那家长说,1+9等于几呢?孩子说等于10。

那家长再问2+8呢?孩子就不会了。 

孩子不会,家长就生气:老师已经告诉你1+9等于10,那么2+8肯定等于10呀,你怎么能不会呢!

这个时候,你再逼孩子,就会再现一开始讨论的绑手现象,家长过于激动,就会有过激的行为,就会打孩子。

但是你打也没用,孩子就是不会,因为这时候孩子被逼进了恐慌区,当然也就迈不过这个阶点了。

当然了,如果说,我们不把1+9,2+8藏在个位数的加法当中,上来就永远都是个位数的加法,整天都反复在这个难度范围当中学习,孩子感受不到自己去突破难点的成就感,孩子就会烦,没有任何新鲜感,更别提心流体验了,久而久之他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失去兴趣时,他也就不会再有好奇心,他会觉得学习是极其枯燥无味的。

这时候就会出现,学习变成了孩子的任务,逼孩子学习变成了家长的任务,学习就会变成学生和家长共同的负担,过激的行为就会出现。

好了,今天我想跟大家说的就是,基于学习区学习,然后将超15%左右的陌生内容放在85%左右的熟悉的内容当中,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让孩子一步一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其实就是最好的“聪明药”。 

以上,就是今天的来信,欢迎各位家长评论并留言你关注的话题,我和我的同事将随时为你答疑解惑。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技改变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智慧学习的方法,成为智能时代的高效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