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购物车是空的,快去添加商品吧
OK的家长们:
你们好!我是贾云海!
在上周的直播中,我们的嘉宾,董博士和顾老师,给家长和孩子们开了一副“聪明药”。
这个“药”,不是我们在网上查到的,类似兴奋剂的“聪明药”,而是让孩子在学习区学习,这样一个智慧的学习方法。
“服”了这样一个“聪明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孩子喜欢学习了,爱上学习了,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就会像科学家们做发明创造一样,进入心流状态。
那么,孩子们进入心流状态,家长就不会再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而上火,怕打孩子,绑手大半年,而是达到一种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是,在教育当中,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往往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个问题解决了,总会冒出另一个问题来。
01
这不,寒假马上就要到了,家长们又跃跃欲试,给孩子们的各种补习班安排得满满当当,微博上也冒出了各种新的话题。
在这周的直播前,我们的官微就转了一个微博,叫《“鸡娃”成为家长圈的流行病》。文章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流行的教育方式,叫“鸡娃”。
“鸡”是小鸡的鸡,“娃”就是咱们自家娃的那个娃。
意思是说,给孩子打鸡血,为了让孩子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活动。
最典型的就是,让孩子白天也学,晚上也学;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学,周六日去机构学,“白加黑、五加二”,学得停不下来。
这种鸡娃的方式,除了给孩子们带来学习上的负担,也给家长们也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
我们在微博上就看到了很多10w+的热门文章,比如说《海淀的妈妈不配拥有梦想》、《月薪五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掀起了很多关于“鸡娃”的讨论。
有的家长,就很理直气壮,觉得娃多学点肯定就有用;有的家长忧心忡忡的,因为别人的孩子都在鸡,自己的孩子不能落下。还有的就很无奈,现在不鸡,以后用着了怎么办?
这就好像,家长们举着一管管的鸡血,看别人往哪儿打,自己就跟风打,别人打几管,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少啊。
实际上,如果家长们并没有科学理性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可能连鸡娃的门槛都没迈进去。
为什么要这么说?
在前两期的直播当中,我们提到过一种情况,孩子自身成长是有规律的,如果强行把孩子推到他迈不过去的“阶”上,孩子超前学、超难学,不仅学不懂,自信心、好奇心都会受挫。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鸡娃,其实涉及到很多的方式方法。比如说,给孩子设置学习内容,要把孩子已经掌握的和不会的内容,按照15%和85%的比例融合在一起,让孩子在学习区当中学习,进入心流状态。
02
在这次来信当中,我也想和家长们聊一聊,
怎么迈进鸡娃的门槛,科学地鸡娃。
首先,一定要给孩子设定目标。
这个目标一定是以孩子为出发点,也就是说要找到孩子的兴趣天赋所在,根据孩子的智能倾向,来确定鸡的方向和目标。
比如说,有的孩子对声音比较敏感,有节奏感,音乐智能很强,但家长们却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在鸡游泳、美术、围棋,盲目地也去鸡,把未来有可能成为音乐家的孩子,按照美术家、游泳健将去培养。
这时候,家长就犯下了方向性的错误。
设定目标之后,接下来,
是不是就要盲目的给他加大量,提升难度呢?
也不一定,因为任何一件事情的学习,
一定是要循序渐进地往前走的。
什么意思呢?
之前,我跟大家说过刻意练习这个事情。
训练一个短跑运动员,一般情况下,
有经验的教练他会干嘛呢?
他会不停地去测量运动员的心率,比如心率达到某一个区间,这时候,运动员的体能就相对达到极限了。
也就是说,运动员能跑多快,
应该跑多快,是由心率说了算的。
而不是说,一百米一定要跑10秒,
或是11秒,然后照着这个速度指标来练。
如果这个运动员的心率极限是170-180,不管他一百米的时间是16秒,还是15秒,还是14秒,每次只要冲击到这个心率临界点,就停止训练。
然后,下一次再继续冲击这个心率的点,每次都在这个点上练,练习时间长了,在一点点的积累中,就会发现,运动员的心率达到这个临界点的时候,他的百米成绩从16秒,慢慢递减到15秒、14秒、13秒、12秒。
到11秒的时候,他已经非常出类拔萃了。再经过三、四年,还是在能够承受的这个临界点进行训练,一旦到达11秒以内,他就成为了短跑领域当中的尖端人才。
很多顶级运动员,他们的练习方式都是这样的,基于自己能够达到的这个临界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每次突破一点点,在专业化指导的前提下,再花上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真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成为所在领域内最顶尖的人才。
03
好了,在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想一想,
鸡娃也是一样的,必须也是刻意的。
在美术、音乐、数学、物理、化学、文学等等领域中,找到孩子擅长的优势,给孩子设置适合的目标,接下来进行不断挑战临界点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不断地调整这个目标,随着时间和量的不停的积累,最终产生质变,孩子才能在他的同龄人当中脱颖而出。
这种鸡娃的方式,是有目标、有针对性、讲究方式方法的、科学的鸡娃,这个娃是幸运的,这样鸡的娃,和别的娃相比,将会形成巨大的优势,有机会成为在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垄断性人才或稀缺性人才。
当然,如果我们是反过来,像微博当中的很多家长,别人家的孩子鸡,我就必须鸡,别人家的孩子在哪鸡,我也必须在哪儿鸡,咱们拼的就是钱,熬的就是时间。
鸡来鸡去,相当于盲目地把孩子推到各种可能性当中,在这种机会主义的心态下,浪费的不仅是家长的金钱,还有孩子未来的人生机会。
好了,今天我想跟大家说的就是,基于孩子的优势智能,为孩子设置可实现的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持续不懈的训练,家长才是真正迈进了鸡娃的门槛,掌握了正确的鸡娃方法。
以上,就是今天的来信,欢迎各位家长评论并留言你关注的话题,我和我的同事将随时为你答疑解惑。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技改变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智慧学习的方法,成为智能时代的高效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