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购物车是空的,快去添加商品吧
OK的家长们:
你们好!我是贾云海!
见字问好!
疫情之下,近一个月来,90后孩子们的愿望:“2020年不用去学校在家就能上课”也因故实现了。
甚至,高考都能云模拟了。3月3号和12号,北京和深圳就分别举行了云高考,先后有10万余名高三孩子参加了模拟。
一个清晰的结论是: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巨变。
那么,疫情究竟让学习发生了哪些改变?我们的孩子和家长又需要做出哪些调整和改变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
1
你和你的孩子
正在越来越习惯 [在线学习]
疫情之下,全面停课停学,“网课”成为了孩子们无法磨灭的记忆。
从在线“崩溃”到日常上课,全国2亿多孩子、几亿家长和数千万教师,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在线学习,可以说是轰轰烈烈。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一个人每天都用手机APP买菜、买米、买水果,21天之后,即使可以出门去逛商场超市了,很多人依然会选择用手机买菜、买米、买水果。
为什么呢?因为习惯了。
学习习惯也是一样。
过去,对于在线学习,家长们都比较担心,不敢轻易尝试,往往习惯于请家教、报培训班等风险成本比较低的方式,偶尔把线上学习作为补充。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一段长期上网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正在越来越习惯于有问题线上辅导咨询,通过弹幕进行课上互动反馈,作业网上分享提交。
习惯的养成很难,但是想改掉会更难。就好比,一个苹果粉,很难去更换安卓的手机;一个可口可乐的忠爱者,很难去尝试百事可乐,原因很简单:不习惯。
(南方周末《战役进行时:“好好学习”在线上》下方的评论)
所以,省去很多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打开电脑或手机同样能保质保量地解决学习问题,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在线学习势必会成为大家的稳定选择。
2
孩子“吃不饱,听不懂”的问题
真正被解决
正如各位家长的烦恼一样,孩子们常见的情况是,起初两三天的新鲜感一过,学生的专注力就急剧下降;没有老师的贴身监督,往往会自制力不够对学习失去热情。
而相对于这些可以督促的问题,令很多家长更担心的是,疫情当下,统一的课程安排让孩子的各科“有的吃不饱,有的听不懂”。
其实啊,这个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课程内容的安排就类似于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同样的直播课程,往往不是课的问题,也不是人的问题,而是人的需求与课程内容不相符的问题。
显然,网络课堂下,把学生们内容需求的差异化放的更大了。
我想,很多家长一定也注意到了。
因为一旦出现内容的不匹配,孩子们就开始有各种各样的小动作,无法专注课堂。
关于这一点,在过去,我们或许都认为大数据、人工AI距离我们很远,但是,疫情下这个问题的放大,却让新技术与孩子们的学习走得更近。
大数据通过把孩子的学习量化的过程,也就量化了孩子的学习问题,从而可以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高效精准的判断,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就拿当前的云考试来说,很多家长就表示很欢迎。不少家长跟我交流说,像是孩子平时在学习机上的数据分析报告,现在,云考试系统也能完成了。
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批改,并生成智能诊断分析,即刻就能看到每道题的错题分析,包括题目正误批改、知识薄弱点分析等,让孩子精准查漏补缺。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收割机的出现,高效的学习模式一定会成为孩子们新的学习选择。
3
五花八门的网络课
不再让你头疼
疫情期间,五花八门的网络课纷纷上线,可以说,孩子们的学习资源极大丰富。
然而,我也听到了不少家长无奈的吐槽:孩子不想听、找不到资料、收获不大、无效应付……给孩子选课,可真是太累心了!
拿数学和英语来说,就让不少家长累够呛。数学,大机构都是大班课,效果明显不行,小机构又不可信。英语,过于细分,也不知道选哪个好。
各种各样的网课同样让家长们挑花了眼,买了网课怕没用,不买又怕孩子被落下。
显然,帮助孩子精准筛选出真正需要的线上学习资源,已经成为家长们的亟需了。
同样,人工智能大数据已经正在满足家长孩子们新的学习需求了。
就像抖音的出现,大家都说它“有毒”,就是因为用了AI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方式,给每个人、每个账号、每条视频内容都贴了N多标签,把最合适的内容推给了最匹配的人,实现了让内容找人,而非人找内容。
这次疫情,也同样让家长意识到了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匹配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的改变。原来上课可以像是点菜一样,可以找到讲某个知识点讲的最好的老师,可以让老师专门只讲孩子不会的那一个知识点。
那么,疫情之后,学习内容的智能匹配需求,也一定会成为家长和孩子们的常态化需求。
4
[学习规划老师]
将成为你和孩子的必备选择
网课开展后,相信各位家长的心声和大家是一样的,就是孩子们赶快开学吧!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把孩子交给线上课堂,孩子们拥有很高的自由度。
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喜好来决定听还是不听;遇到看不懂、听不明白的问题,说不说全由自己决定;这样一来,没兴趣或不喜欢的孩子就往往很容易放弃。
所以,这种情况下,孩子在上网课时,家长就必须担负起更多的管理责任。
这个问题,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孩子们平时的学习需求。
你想,孩子平时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线下辅导班,孩子学不学,学到什么程度,也还是全在孩子自己的状态,孩子课堂上吃不饱和吃不消,都得回到家都记到家长的“账”上。
而这次疫情,也让这个问题更加充分暴露出来了。
虽然,家长的角色不可替代,但是在孩子的学习辅导上,越来越多的家长需要专业的分担。
除了给孩子们带来专业的知识内容指导外,配有专业的老师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已经十分必要了。
就像OK的学习规划师,可以帮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组织,比如针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推送适合孩子的学习内容,承担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等等。
由此以来,在减轻家长负担的同时,还能更精准的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不仅让孩子会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督促孩子学会、学好!
经此疫情,相信专业的学科老师+专门的学习规划老师这种“双师”型的辅导学习模式,将呼之欲出。
5
工具的熟练运用
成为孩子们新的起跑线
疫情遭遇下,不少老师、家长和孩子频繁穿梭于各类通讯工具之间,对学习软件进行搭配组合使用。当然,这也是很多家长孩子崩溃的原因之一。
https://mp.weixin.qq.com/s/WXclMiQ1VDDZjdeQTHP-DQ
(进入链接,在原文中观看视频)
抛开畏难情绪看本质。一个事实是,在线上学习中应对多个平台、多种工具、大量资源,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正在成为一种常态。
在这样的潮流下,只有熟练运用多种工具,才能高效提升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
比如,信息的搜集与甄别,不仅需要孩子们首先对百度、公众号、App、新闻网站等检索工具进行熟练运用,还要求孩子们能够对大量的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判断,最终能够总结知识,输出成果。
这个时候,思维导图、整理分类笔记、视频呈现等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呈现形式,势必是衡量孩子们综合素养的首要因素。
(某高校学生做的电子云笔记)
所以,这次疫情,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但凡大危,必有大机。犹如17年前“非典”催生了在线教育,这次疫情势必会给孩子们带来新的学习拐点。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内容。
从这个里程碑开始,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家长的辅导方式都将会更加智能高效,旧的学习观念正在崩塌,新的学习模式正在建立。作为家长要明白的是,抓住机遇,及时掌握前沿学习理念,为孩子的学习做好保驾护航。
未来,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