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央视栏目

再穷不能穷教育、学习改变命运,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家长尤其重视教育上的投入。但是,一个常见现象是,教育投入多,却不能获得同等的回报,面对孩子不见起色的学习成绩,家长们十分苦恼,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很可能陷入了教育投入的误区。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影中学生频道播出的大型教育谈话类节目《智慧学习方程式》第二期内容中,栏目主讲人贾云海、现场两位观察员,就针对教育的投入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的讨论结果也让现场的很多家长陷入思考,重新审视孩子的教育投入。

图片1.png 《智慧学习方程式》栏目

 

教育投入是好事,但不代表多多益善    

孩子的教育不仅关乎着自身未来的竞争力,而且也承载着父母和家庭的期望。为了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有的家庭不惜投入大量的财力买学区房、报很多辅导班、出国留学,希望孩子能够进入名校,赢得未来竞争力。

在本期栏目中,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小女孩直言自己平常要上9个辅导班,包括数学、英语、作文、绘画、唱歌、乐理、乐器、书法、主持。此话一出,现场嘉宾和观众们都大吃一惊。对此,小女孩的妈妈坦言自己也很无奈,给孩子报这么多辅导班,本来是想着孩子能够全面发展,结果演变成了缺啥补啥。

图片2.png 现场家长谈对孩子的教育投入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往往在一个家庭影响和带动下,周围的家庭也会跟风做出类似投入形成教育上的剧场效应,比如我们常对照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家长们所认为的对孩子有益的投入可能成为孩子隐形的学习压力。像节目中提到的小女孩,她对有些辅导班的课程学习要么兴趣,要么学下来没效果,但还是要听从家长的安排耗费时间去学习。

 

培养孩子的竞争力,关键还得回归孩子自身特点

针对孩子教育中的高投入、跟风投入现象,作为栏目观察员且有着丰富教学经历的邵泽山校长颇有感慨:学校在大力提倡减负增效,但家长认为多学才能多得,拼命帮助孩子抢跑,给孩子买很多学习资料,报很多辅导班。他认为,这反映了在帮助孩子减负增效这件事情上,学校和家长站在了对立面,一方面是学校在减负,另一方面是家长在增负。长此以往,孩子的竞争力可能没有培养起来,却被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喘不过气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竞争力呢?栏目主讲人贾云海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孩子需要什么。正如栏目一开始短片中的孩子,虽然上了很多辅导班,也比同学更用功学,仍旧收效甚微。显然这些投入都不是他所需要的。

栏目观察员邹加倪也认为,家长们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培养孩子,需要真正思考孩子需要什么,让孩子真正成为他们自己。

 

理性选择教育投资,关注孩子的稀缺性优势 

那么,孩子参与未来竞争需要的是什么贾云海认为,是自身的稀缺性优势。

假设把孩子的竞争力价值类比成土地的租金,教育投入可以看作土地的投入,实际上,土地的投入并不是土地租金的决定性因素,租金高低土地自身有关系,土地的位置,周围的稀缺资源等。这好比地处三环和六环的房子,显然同等面积下,三环的房子因为自身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布局更胜一筹。贾云海巧妙借喻,揭示了孩子竞争力的培养,与家长施加的额外教育投入多少并无必然关联,关键在于挖掘孩子自身的稀缺性优势。

图片3.png 

栏目主讲人贾云海与两位观察员邵泽山、邹加倪深入探讨话题

 

负重前行不是教育的本意,教育培养的人才也不仅仅是依靠培训成长起来的考试型人才在人工智能时代,让孩子成为稀缺性甚至垄断性人才才是真正给予了孩子决胜未来的能力。所以,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在哪儿,就应该朝这个方向去投,而不是跟风投。投入方向对了,孩子的竞争力才能厚积薄发。


为您推荐其他相关内容